钢铁行业周期性强,利润率较低,在周期低谷甚至陷于全行业亏损的局面;同时,行业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,需求逐渐接近长期峰值,新一轮的产能过剩预计还会到来,将有新的市场化的去产能过程,钢铁企业单纯依赖钢铁业务会面临较大经营风险,也难以保障经营效益的稳定与增长。
经济转型带来多元化机遇
在钢铁主业缺乏增量且盈利水平难以提升的情况下,企业想扩大利润规模就要实施并购或开展多元化经营,在做强做优主业、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,把发展非钢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,实现主业与非钢产业并重。
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型期,钢铁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面临较多机遇,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新型业态不断涌现,而疫情的发生也催生并促进了新经济、新模式的发展,可能给企业带来在目标领域快速布局的机会。
非钢业务多点开花
钢铁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已历经多年,企业积极布局相关和非相关的多元化业务。一些钢铁企业围绕主业、上下游产业发展相关配套产业,而一些企业则在多元化过程中大胆尝试,切入医药、医疗服务、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。
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跟踪,杭钢股份在涉及污水处理、废钢等环保业务的同时,加强新领域开拓,2019年布局数据经济领域,投资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(idc)项目,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;沙钢股份正在实施重大资产重组,完成后,主营业务将由特钢转型为特钢与数据中心双主业协同发展;马钢旗下新三板公司飞马智科也开建大数据产业园项目;永兴材料布局锂电业务,2019年已经实现部分收入;南京钢铁以能源环保、智能产业、“互联网 ”为三向多元发展方向,逐步构建主业与新产业的“双主业”发展格局。
另外,作为我国最大钢铁集团,中国宝武推动“新材料产业、智慧服务业、资源环境业、产业园区业、产业金融业”五方面的发展。
因钢铁市场供过于求及企业经营业绩的恶化,发达国家大型钢铁企业早已开启多元化经营道路,国际钢铁企业如蒂森克虏伯、新日铁等,其非钢产业已与主业并驾齐驱。发展与主业有协同效应的多元产业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经营效益,增强企业的抗周期性风险的能力,多元化已经成为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然道路,与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相比,我国钢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还有很大拓展空间。
多元化发展问题重重
我国的多数传统行业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,逐渐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,近年来,在市场饱和的激烈竞争下,部分企业则以各种方式尝试多元化发展,开展新的业务板块,转型切入金融、医疗健康等领域,如工程机械行业中联重科进入环境业务,房地产行业中恒大布局文旅保健及新能源汽车,宜华地产变更主业为医疗健康,苏宁环球布局医学美容,近期又有万科养猪等。
但是,隔行如隔山,进入完全不相关的领域,原有管理团队并不擅长,并且当一个企业在原有领域经营并无优势,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时,不意味着有足够实力进入全新的行业,在这种情况下,多元化会分散原本聚焦在主营业务上的精力,甚至丢掉主营业务市场上的发展机会。
一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并不成功,因为盲目投资被拖垮的也并不少见。海航以快速并购实现多元扩张,经营风险不断累积,最终重回主业。而中联重科为避免工程机械行业波动,培育新的增长点,布局环境产业,且与原有业务有一定相关性,但最终仍以出售环境业务为结局。
在钢铁行业,常宝钢管2016年开始布局医疗服务业务,实现能源管材和医疗服务双主业运营,2019年医疗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19.4%,已初具规模。不过,公司曾有意退出医疗业务,2018年发公告称,如两大主业同时投入发展,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和管理成本,医疗服务行业易受政策影响,公司应对方面也存在不确定性,拟转让医疗机构股权。而不久后又发公告交易条件未达成一致,终止医疗资产的出售。
坚持适度多元化
多元化经营失败案例不胜枚举,钢铁企业也要避免多元化发展的误区,避免盲目多元化。钢铁行业虽将进入存量时代,但需求不一定在短期内快速下滑,有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,其中还存在结构性机会,如制造业高端化带来相关新材料需求、装配式建筑发展带动的钢结构需求以及废钢循环应用等等,钢铁企业可关注行业形势变化带来的相关机遇,创新商业模式,首先在这些与钢铁最为接近的领域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。
当然,多元化成功的案例也并不鲜见,如小米,成功布局电视机等其它业务,形成小米生态链。在主业做强的基础上,钢铁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情况,选取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业务,同时挖掘多元化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,实现适度多元化发展。
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孰优孰劣,学界业界对此持续研究讨论,而各行业内的企业也在发展中不断实践。兰格钢铁研究中心认为,钢铁、房地产等行业需求特征决定了生命周期终会有向下的阶段,在这一过程中,多元化是一部分企业必然要尝试去走的一条道路,希望钢铁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走出更多的成功案例。
转载至【兰格钢铁网】